2025 年夏天,随着 NBA 球星莱昂纳德、库里等陆续开启中国行,一个中国篮球新星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媒体和球迷的提问中 —— 杨瀚森。这位刚刚以首轮第 16 顺位登陆 NBA 的青岛中锋,在国内掀起了新一轮关注热潮,但在大洋彼岸的 NBA 球星中,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认知图景。
一、现象:中国行提问聚焦杨瀚森,球星反应两极分化
莱昂纳德的中国行首站上海,在球迷见面会上被问及对杨瀚森的看法时,这位素来不苟言笑的 “机器人” 罕见地露出笑容:“我和他视频连线过,他教了我青岛方言‘潮巴’,还分享了在 NBA 适应节奏的心得。” 这段 7 月 28 日的跨洋互动视频中,杨瀚森不仅展现了出色的社交能力,更让小卡主动学习中文垃圾话,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 “面瘫球星被青岛话逗笑” 的热议。
然而并非所有球星都对杨瀚森有所了解。同期访华的勇士球星追梦格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:“杨瀚森?抱歉,我之前没听过这个名字。中国球员在 NBA 的表现一直很有趣,但我需要先看看他的比赛录像。” 这种认知差异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,有球迷调侃:“杨瀚森在国内已经是现象级新秀,但在 NBA 还只是‘需要查资料’的存在。”
永利集团304官网
二、背景:杨瀚森的崛起与中美篮球信息差
杨瀚森的迅速蹿红并非偶然。这位 2005 年出生的中锋,在 CBA 两个赛季中场均贡献 16.6 分 10.5 篮板 3.0 助攻 2.6 盖帽,两次入选全明星并当选最佳星锐球员。2025 年 NBA 选秀中,他以首轮第 16 顺位被开拓者选中,成为继姚明、易建联之后第三位首轮登陆 NBA 的中国球员。夏季联赛中,他场均 10.8 分 5.0 篮板 3.8 助攻 2.3 盖帽的全面表现,更让美国媒体冠以 “中国约基奇” 的称号。
但这种国内的高关注度与国际曝光度形成鲜明对比。ESPN 选秀专家乔纳森・基沃尼指出:“杨瀚森的技术特点在 CBA 非常突出,但 NBA 球探更关注他的对抗强度和横向移动能力。” 开拓者随队记者本・戈利弗也提到:“中国球迷对杨瀚森的期待是现象级的,但他在 NBA 还只是个需要时间成长的新秀。”
三、分析:认知鸿沟背后的多重因素
- 联赛体系差异:CBA 更注重战术执行和阵地战,而 NBA 强调快节奏和个人能力。杨瀚森在 CBA 场均触球时间 3.9 秒,到 NBA 夏季联赛骤降至 2.3 秒,这种节奏差异导致其技术特点在国际赛场的呈现存在偏差。
- 选秀顺位与曝光度:尽管以首轮 16 顺位被选中,但杨瀚森的选秀热度远不及同期的状元弗拉格。美国媒体对他的报道更多集中在 “中国球员” 标签,而非技术细节。
- 文化传播局限:杨瀚森的国内人气主要通过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传播,而 NBA 球星的信息获取更多依赖球探报告和比赛录像。这种传播渠道的差异,导致部分球员对他的了解停留在 “高个子中国球员” 的刻板印象。
四、展望:杨瀚森的破局之路
面对这种认知差异,杨瀚森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。在接受《青岛日报》采访时,他表示:“差距是客观存在的,但适应 NBA 不是放弃特点,而是弥补缺点、优化特点。” 开拓者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成长计划:增重至 260 磅以提升对抗,开发三分射程至 38% 以上,并强化无球跑动。
值得关注的是,杨瀚森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悄然扩大。他与莱昂纳德的互动视频在 TikTok 上播放量超千万次,青岛方言 “潮巴” 甚至成为美国球迷的新梗。开拓者与某国产运动品牌签下的合同中,明确要求每年培养两名中国球员,这种商业合作也为他的国际曝光提供了新路径。
结语:从 “现象” 到 “常态” 的跨越
杨瀚森引发的关注热潮,折射出中国篮球从 “输出球员” 到 “输出文化” 的转变。正如篮球评论员苏群所言:“姚明时代是 NBA 主动拥抱中国市场,而杨瀚森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篮球开始以更平等的姿态参与国际对话。” 未来,随着他在 NBA 的成长和中美篮球交流的加深,这种认知鸿沟或将逐渐弥合,而中国篮球也将在全球版图上刻下更深刻的印记。
发表评论